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 > 正文

消费金融ABS发行掀热潮!年内获批注册额近300亿元远超去年 背后有何原因?

来源:界面新闻    时间:2023-08-05 06:38:21

消费金融ABS(资产支持证券)发行掀起热潮。


(资料图片)

8月4日,界面新闻从中国债券信息网获悉,近日,中原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中原消费金融”) 注册两年期“鼎柚”系列个人消费贷款ABS获批,注册总金额为50亿元,将采用储架方式发行,预计发行期数为4-5期。

中原消费金融ABS注册额度获批并非个例,据界面新闻统计,2023年以来,已有4家消费金融公司ABS注册额度获批,注册总金额合计为297亿元,超过2022年全年消金ABS获批注册额度155亿元。

具体来看,兴业消费金融获批注册两年期个人消费贷ABS总金额为110亿元,预计发行4-8期;马上消费金融获批注册两年期个人消费贷ABS总金额为100亿元,预计发行5-10期;长银五八消费金融获批注册两年期个人消费贷ABS总金额为37亿元,预计发行1-4期。

消费金融ABS注册额度频频获批背后是2023年以来消费金融的ABS发行的规模也不容小觑。

界面新闻据CNABS网站统计,截至8月4日,年内已有兴业消费金融、海尔消费金融、马上消费金融、湖北消费金融、中原消费金融等5家公司发行了8单个人消费贷款ABS项目,共募得资金合计107.57亿元,较上年同期增长73%。而2022年全年消费金融行业发行个人消费贷款ABS项目共12单,涉及7家消金公司,合计发行140.4亿元,今年有望超越去年的ABS发行规模。

对于消费金融公司ABS发行热潮背后原因,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界面新闻,一是,消费金融机构积极盘活存量资产,拓宽融资渠道,有效稳定负债成本等需求迫切;二是,近年来,国内强化监管,消费金融机构不断提升经营规范性、经营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;三是,反映国内国内支持消费金融发展,满足市场多元化消费金融服务需求,释放消费潜力,促进消费加快复苏。

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同样认为,消费金融公司发行ABS掀起热潮,既有行业的供给性因素,也就是市场的消费金融机构有融资的需求,也有监管鼓励促消费扩内需的背景。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:

首先,在审批方面,今年春节之后,一直强调要把扩内需放在首要位置,金融促消费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力量。消费金融公司作为提供消费贷款的主力之一,提升放贷的能力也是金融支持内需的重要方面。因此,从审批监管的角度看,市场上有加快消金公司实现融资力量提升的需求,监管也有提升消金机构放贷能力,鼓励消金公司向市场释放能力的态度。

其次,在市场需求方面,今年是疫情防控措施放开的第一年,从全年的消费角度来看,虽然低于市场预期,但是总体要优于去年。从短期消费贷款数据来看,比去年同期要更好一些,消费贷款余额是增长的。这反映到持牌的消费金融机构方面,就需要它们去加强自己的放贷能力,使用ABS等工具提升融资的能力。

最后,从价格的角度来看,即融资利率方面,近几年整个市场上的融资的利率存在比较明显的下行,今年融资的利率已经到达一个比较低的位置,在这样的情况下,其实持牌的消费金公司,能够以比较低的价格去实现市场化的融资,无论是基于自身的融资需求,还是提前去为未来的信贷扩张做储备,都可以促使消费金融公司发行更多ABS以实现更多的融资。

发行ABS对于消费公司和行业有何益处?黄大智表示,ABS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融资手段,发行ABS有利于消费金融公司盘活资产,增加资金流动速度,虽然目前消费金融有多种融资方式,包括增加注册资本、发行金融债和同业拆借等,但ABS是目前一个比较有效且价格较低,较强可实现的一种融资方式。

周茂华指出,消费金融公司发行ABS,有助于盘活机构存量资产,拓宽融资渠道,有望稳定融资负债成本,提升消费金融机构业务发展能力;同时,ABS有助于丰富市场融资工具,提升市场投融资、资源配置效率,助力行业加快发展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近期,监管部门多次发布文件,鼓励加强消费信贷对于消费的支持力度。

7月,商务部、中国人民银行等13部门发布的《关于促进家居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》指出,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、风险可控前提下,加强对家居消费的信贷支持,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和还款期限,优化审批流程,完善金融服务,推广线上即时办理。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与家居生产企业、家居卖场、家装企业等合作,为经营商户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。

同月,国家发改委发布《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》,特别提到要加强金融对消费领域的支持,比如引导金融机构按市场化方式,加大对住宿餐饮、文化旅游、体育健康、养老托育、家政服务等的综合金融支持力度等等。

(文章来源:界面新闻)

X 关闭

最近更新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大众字画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014643号-14   联系邮箱: 905 14 41 07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