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新课标背景下,讨论中小学校更加彻底、更加审慎的评价改革,这似乎是一个“二律背反”的难题,却又是学校管理者两头都要牵住的“牛鼻子”。
所谓“彻底”,是指根本目标的毫不动摇——一切评价都必须以激发学生内在的价值感和成长愿望为中心;所谓“审慎”,是指具体行动的不断反思——学校评价系统关乎对每一个生命的塑造,要不断警惕“ 好心办坏事的副作用”。
(资料图)
教育深度变革时期,变革的勇气、速度、系统性当然非常关键,高效奔赴、系统设计是很多变革团队最美的精神气象。但一不小心,我们又常常会在这样的时刻陷入让学生素养“一步到位”的误区。
2023年春天,蒲公英教育智库团队前后走进二十余所学校调研课堂、作业与评价改革,参与了多场学校教育内涵发展的管理对话,学生评价永远是一线教育人讨论的重心。我们都认识到,新课标指向“素养立意”,以素养为导向的学生评价,是题中应有之义。但问题恰恰在于,当学校以素养为导向评价学生时,如何规避这类评价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、学生负担、家长内卷,以及“优秀学生”听话第一、学生成长整齐划一的后果,也许才是素养导向的评价能否真正导向素养生长的根本。
在多数学校,现象其实并不容乐观——核心素养背后有N个习惯,学科素养背后有无数的考察点,在各种数字化工具的帮助下,全部落实为上百个习惯评价点和每堂课的学业积分点,系统化为细密无缝的衡量标准、打分标准......以教师为主体的积分裁量,在学生的校园生活里发挥着“无与伦比的威力”。班主任每周都会公布积分的结果,但除了少数得分最高的学生,很多学生每天都在沮丧。
我们突然意识到,一些学校学生的“得分获奖”,和过去的考试排名,本质上并没有区别,甚至更“严苛”:对多数学生而言,过去的“三好学生”评选是每学期沮丧一次;应试大考是阶段性沮丧一次;而今天的他们不得不每天都盯着“细密无缝的标准”谨守每一个行为,甚至为了减缓压力,在博弈中胜出,再次走向“报班培训素养”“超前超纲学习”的老路。
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出发,在一个大的成长系统里制定学校素养评价标准,同时每个班级落实为班本实施细则,是学校教育的一大进步。但我们需要考虑的是,该如何让学生在6个月、1年、3年甚至6年时间里实现能力和素养的螺旋上升,换句话说,不能一口气把素养的目标全部落实到某一阶段的评价规则里——尤其在家校合育的今天,学生将失去任何自由喘气、释放人性的空间。 人的全面发展,从来都不是指向“此时此刻的全面发展”;同时,一切评价指标,都不应该在同一个时段对不同的人“放之四海而皆准”。
人的成长,教育的根本价值 是推动一种自动自发的成长; 习惯素养的生成,最好的方法是以环境启动自我发展的愿望,并在奔赴目标内驱力的基础上去建立,是一种内外“动力系统”之上的自我生长。
所以,好的评价究竟长什么样?究竟如何才能起到我们理想中的素养提升价值?我的建议是,以五个方面的认知,走向更加彻底的素养立意评价改革:
01
评价目的是启动每个人的自我认识与自我方向感,是致力于推动建立学生个性化成长的“动力系统”,而不是指向一个班级、一所学校外显行为的整齐划一。
02
评价标准需要遵循三个原则:“关键品格,底线准则,容易办到”,不能事无巨细,尤其不能过高标准。归根结底,我们不能用“无限的评价”去培养心智有限的人,而应该用“有限的评价”,去推动心智无限的人。
03
评价手段要以激励为主、做评一体、结果导向,促进学生自我评价,尽最大可能将成长报告制作和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;可能的情况下,要借鉴“游戏化”的做法,即角色选择、通关规则前提下的自我进阶,并不断创建丰富高质量的表现性任务库和自主评价量规。
04
评价者要学会对儿童有信心——即便此刻未能达到,也要知道,孩子们只要找到了自己的目标、方向、兴趣点、展示台,我们希望学生达成的那些素养,就自动开始生长。
05
评价实施必须伴随师生良好的关系及对个体的充分了解;所以用评价结果为每个学生画像,指向自己的优势与可能性,比简单的分高低、论好坏更重要......
在这些方面,本期杂志有很多不同侧面值得称道的做法,但也必须认识到,如果这些好的做法不能融会贯通导向“根本目标”,被单向度切割、形式化应用,依然会带来指向“整齐划一”的恶果。
未来已来,未来的教育“宛在水中央”。教育要培养的是与人工智能不一样、不能被人工智能淘汰的人。这样的人,对学习、生活和工作充满热情,对世界充满好奇,对创新充满期待,思维灵活有深度、知识结构灵动健康,勇于面对新情况,善于解决新问题......新时代、新人类、新课标,我们该如何评价?
归根结底,真正面向未来的教育,我们必须将评价系统导向学生自主成长的“动力学”,而不是校园活力衰败的“控制论”。 好的教育是“森林的样子”,好的评价也必然是“生态的样子”。
亲爱的教育同仁,一个人的发展究竟有多少可选择的道路?一个人的生长究竟有多少属于自己的节奏?一首歌的歌词写得好:“谁家少年不迷茫?我们都在失去中成长。”
以评价的名义,让我们善用评价,慎用评价。
温馨提示:2023《新校长》全新升级,邮发代号 78-289,欢迎订阅
作者 | 李斌(蒲公英教育智库创始人,新校长媒体系总编)
来源 | 李斌的梦马界;本文为《新校长》杂志5月号前言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大众字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014643号-14 联系邮箱: 905 14 41 07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