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张悦峰从事教育30多年,担任校长20多年,见过的家长不计其数。但他发现,这些家长绝大多数都是母亲。
每次学校召开家长会和亲子活动,张悦峰观察到,父亲来校的数量是少之又少,“比例不到10%,家长会很多时候都成了‘妈妈会’”。
(相关资料图)
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共同的养育,夫妻共同承担育儿责任,不仅是为人父母的义务,也是法律赋予的责任。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七条规定: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,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、心理、智力发展状况,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,合理运用“亲自养育,加强亲子陪伴”“共同参与,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”方式方法。
近日,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,中国计划生育协会、共青团中央主办的“倡新时代婚育文化 助家庭和谐幸福”新时代婚育文化建设主题宣传活动在广东省广州市举办。活动向全社会发出《新时代婚育文化建设倡议书》,其中提到:育儿责任,夫妻共担。提倡男女平等,增强家庭责任意识。夫妻之间相互支持、相互信任、相互包容,做到同心同德、忠诚以待、相濡以沫,共同承担对未成年子女抚养、教育和保护的义务,共建幸福美满家庭。
新时代的家庭教育,需要夫妻共同承担育儿责任,让孩子成长路上的父爱不缺席,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。
2023年3月18日,“中国母婴健康成长万里行”石家庄站活动现场,“新手爸爸们”在学习“海姆立克急救法”。主办方供图
来听育儿讲座的家长,父亲比例还是很低
“通过一场场讲座,就可以看出父母是不是重视家庭教育。”孙云晓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、研究员,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。退休后,他的时间被分为两部分,一边帮助女儿带外孙,一边应邀到全国各地开展家庭教育讲座。
“每年都要跑很多个城市,线上线下讲座都有。”几十年来,他开展了一千余场讲座,受众多达几百万人。
在近几年的讲座中,他发现一二线城市父亲参与的比例有所提升,超过三分之一,“很多父亲争先恐后地提出和回答问题,有时一连多个问题都是父亲提出的,我感到很欣慰”。
但来到三四线城市,父亲参与的比例又不足三分之一,“整体而言,父亲重视并参与家庭教育的意识还有待提升”。
他认为,受教育程度、家庭教育观念、工作收入水平、夫妻职责分工是影响父亲参与育儿的主要原因。
张思莱也有同样的感受。她退休前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,兼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早期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。工作期间接待的家长大部分都是母亲,很少有父亲带孩子看病或咨询。
退休后,她一边在微博义务回答网友提问,一边参与中国关工委主办的中国母婴健康成长万里行公益活动,前往全国各地为婴幼儿父母讲学,普及科学的育儿知识。
“在微博我有470多万粉丝,大部分都是妈妈,线下讲座来的爸爸也不多。”张思莱说,一二线城市父亲参与情况好一些,但也不到三分之一,三四线城市比例更低,“有时候几百人的会场,爸爸是两位数或个位数”。
她认为,很多父亲受“男主外女主内”传统观念的影响,认为带孩子是女人的事情,男人只需要负责挣钱养家就可以。
另外,有的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大包大揽,既加重了自身负担,又把父亲“拒之门外”。
“还有的父亲忙着挣钱,受教育程度低,不懂得如何育儿,就直接做‘甩手掌柜’了。”张思莱说。
家住湖北的余莉莉,丈夫就属于“甩手掌柜型”,一提到丈夫她就一顿吐槽,并自称正在经历“丧偶式育儿”。
“工作日,我老公下班回家,就躺床上玩手机,说上班太累了,要休息会儿。吃完饭就要上厕所,一待一个小时才出来。上完厕所就洗澡,洗澡完就去睡觉或者玩游戏,也不管娃有没有人陪、碗有没有人洗。周末要么说去公司加班,要么约同事去钓鱼,要么就躺在家里睡大觉,啥都不管……”
余莉莉说,身边的朋友也有很多属于这种状态。夫妻俩都要上班,但回到家带孩子的永远是妈妈。
“哪怕妈妈工作更忙、赚得更多,但爸爸就是理直气壮地觉得自己累,带孩子说不管就不管,宁可躺床上玩手机。”余莉莉说,如果孩子哭闹,爸爸可以做到充耳不闻,但妈妈做不到。“所以孩子的事,总是妈妈在管,爸爸置身事外。”
与大量的家长打过交道后,张悦峰认为,造成父爱缺位的原因有很多,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。
主观原因主要有父亲对自身角色和责任认识不到位,缺乏有效的育儿方法,不知道该做什么,即便是想做也有些行动力不足,还经常找出各种理由“不作为”。
客观原因是父亲工作压力大,社交应酬多,“还有的母亲过于强势,造成孩子对父亲的信任和尊重度缺失等”。
好爸爸也是“夸”出来的
谈到家庭教育中父亲缺失的原因,孙云晓、张思莱和张悦峰都提到了一个原因,就是“母亲不放手”。
孙云晓认为,现在很多女性不仅学历高,工资也高,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有智慧,也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。“相对而言,女性适应母亲角色的时间要比男性适应父亲角色快得多。”
因此在育儿中,有时父亲就显得比较笨拙,再加上有些男性较少参与家庭劳动、动手能力弱,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较为吃力,有时还会“帮倒忙”。
“很多妈妈一看爸爸也帮不上什么忙,就把爸爸往外赶。”孙云晓说,本来丈夫参与育儿的能力就不足,又受到妻子的排斥和指责,再加上工作中的压力和疲惫,就容易以挣钱养家为由来逃避育儿。
他认为,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不可替代。母亲的态度,对于父亲能否参与育儿、能否发挥作用至关重要。
孙云晓建议,母亲应该多鼓励父亲,及时发现父亲身上的优点,在孩子面前树立父亲的良好形象。同时,在育儿中与父亲做好合理分工,避免大包大揽。
张思莱也认为,家庭教育需要夫妻共同参与。母亲要给父亲时间,让父亲单独和孩子在一起。父母做好分工,母亲可以照护孩子的饮食起居,父亲可以陪孩子玩游戏、做运动、读书等。比如,可以让父亲带孩子玩一些力量游戏、冒险游戏、刺激游戏等,还可以陪孩子进行爬山、打球、引体向上等运动。“这些游戏和运动都是父亲比较擅长的,母亲不容易做到。”
“让孩子在与父亲的接触中,了解男人的特征、什么是男子汉气概,了解责任、担当与勇气等。”张思莱说,父亲在养育孩子中起到的作用是母亲所不能替代的。即便是父亲做得不够好,母亲也不要指责和抱怨,需要一起寻找解决办法,多鼓励,逐渐让父亲认为自己可以胜任角色,培养家庭教育责任感,找到自信。
“都说熟能生巧,父亲带孩子也是一样,如果担心父亲看不好孩子就不让他参与,就相当于因噎废食,最后还是母亲自己辛苦。”她说。
2023年3月18日,“中国母婴健康成长万里行”南宁站活动现场,新手爸爸在向张思莱请教问题。主办方供图
父亲要意识到家庭教育是自己的主体责任,不可推卸
安徽的黄伟明是一名“新手奶爸”,因为工作忙,陪伴孩子时间较少,自我感觉育儿质量很差,心里常常很愧疚。
为此,他也在努力思考如何成为好父亲。他认为,父亲需要在子女成长的不同阶段处理好与子女的关系,随时进行适当调整。
“目前我的孩子最需要的是陪伴,有空多陪伴孩子,多与他进行互动,让孩子有安全感,这是最主要的。”黄伟明说。
在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谭旭东看来,陪伴是家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内容。他还专门出版了家庭教育专著《爱是陪伴和引领》,把陪伴作为家庭教育的最核心内容。
他认为,让父亲参与育儿,当务之急是要改变父亲的传统观念,摒弃“男主外女主内”等旧观念,让父亲认识到家庭教育不是母亲的事情,而是父母共同的责任,同时也是法律赋予的责任和义务。
其次,父亲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角色,要多把一些时间和精力放到家庭,把家庭、家教、家风建设当作事业的一部分,用心经营,“经营好家庭,也是一种成功”。
他还建议父亲要多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,在日常生活中放下手机,多陪伴孩子,和母亲密切配合,开展家庭教育。
张悦峰建议,父母首先要统一思想,建立起教育孩子是父母共同职责的共识,还要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,设定合适的育儿目标,不攀比、不跟风。
同时,父母要明确角色价值,既要有责任界限,又要相互配合、有效转换。要在设定目标的引领下,不断学习、不断反思,与孩子一起策划,开展有意义、有意思的家庭活动,突出父亲的参与。比如共读书、共运动、共劳动、共旅行、共志愿服务……突出民主、尊重、激励的理念,形成交流沟通顺畅、家人和睦相爱的家庭氛围。
最后他建议,如果家庭出现问题,要及时诊断。每一个家庭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和不如意,作为父母尤其是父亲,要有诊断反思的意识,带领孩子及时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,“要让问题解决成为促进孩子成长、家庭美满的重要资源,而不是负担”。
近些年来,孙云晓在全国各地参加学术交流,了解到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和做法。他也把对做父亲的思考写进了专著《好好做父亲》中。他建议,中小学可以成立“父范学堂”,专门给父亲开办讲座,进行交流,解决父亲教育中容易遇到的困难,给父亲一些经验和指导。
他希望各地教育部门,特别是家庭教育工作者,要多发现一些父教典型。挖掘父教典型案例和故事,进行展示、宣传、推广,对广大父亲起到引领和激励作用。
“父亲要意识到,家庭教育是自己的主体责任、第一责任,不可以推卸。”孙云晓说,教育孩子既是责任,也是自身成长的重要过程,好好做父亲是一个男人走向成熟的重要修炼。这个过程并不是很艰难,只要拥有责任心,付出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,就一定可以享受到做父亲的快乐。
“工作忙不是逃避做父亲的借口,如果因为忙碌而放弃了责任,将是终身的遗憾,也是无法弥补的损失。”他说。
(应受访者要求,文中余莉莉、黄伟明为化名)
来源:中国青年报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大众字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014643号-14 联系邮箱: 905 14 41 07@qq.com